一家三代扎根基层 传承初心服务群众
291人参与 | 2019年10月14日 10:48| 作者: | 评论:0
在白马镇祥和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代人都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公公陶汝奎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耄耋之年仍奋斗在一线;儿媳倪德君扎根社区19年,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服务;在倪德君面临退休之际,她的女婿刘瑞接棒,成为社区工作人员。一家三代“接力”的同时也见证了白马的发展和变迁跟东东一起走进这个家庭聆...
在白马镇祥和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代人都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公公陶汝奎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耄耋之年仍奋斗在一线;儿媳倪德君扎根社区19年,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服务;在倪德君面临退休之际,她的女婿刘瑞接棒,成为社区工作人员。
一家三代“接力”的同时
也见证了白马的发展和变迁
跟东东一起走进这个家庭
聆听他们的故事
陶汝奎耄耋之年仍奋斗不止
“公公先后在眉山县多悦公社、白马公社、尚义公社等地工作,历任象耳公社武装部长、白马公社党委书记、尚义公社党委书记。”倪德君说,1980年公公从职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休息,又牵头组建老年协会和退休支部。
当时退休支部和老年协会学习没有场地、没有设备,陶汝奎就号召党员捐资、捐物,建立起了老年协会和退休支部活动场地,提出每月15日为支部活动日,并沿用至今。
近几年,在病重期间,陶汝奎仍坚持参与老年协会和退休支部活动,为支部和协会的发展谋篇布局,躺在病床上走不动了,还关心着支部和协会工作开展情况。倪德君说,现在她都时常会想起公公对她的教诲:在基层工作,要干就要好好干,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困,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去年,91岁高龄的陶汝奎因病离世,但老人一心为民,尽心尽责服务基层的精神,倪德君仍记忆犹新。
倪德君社区的“管家婆”
“在社区工作了19年了,想到要离开,心里还真有点不舍。”倪德君扎根社区,是因为深受公公陶汝奎的影响,“在我印象中,公公(陶汝奎)总是一个早出晚归的人,不管哪家有事找到他,他总是第一时间就去帮忙,哪怕在吃饭,也是放下碗筷就去了。”倪德君说,看到公公这种忘我的精神,她也希望加入社区帮忙。
2001年,因群众信任,倪德君被选为了妇女主任。因工作踏实肯干,2017年,她被选为社区书记,并在2019年被评选为红旗书记。
社区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那个时候白马只有一条街道,房屋也是平房。”倪德君说,随着改革开放,辖区面积扩大,旧平房被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同时,居民流动性渐增,建立常住人口信息登记卡就是她遇到的首个难题,而上门入户是解决常住人口信息登记的唯一办法。
“入户是做好社区工作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入户才能了解到居民家的具体情况,比如哪家生活困难需要救助,哪家搬走了换了新住户,需要更新登记表信息……”倪德君感慨地说,“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入户,才让我在社区的工作变得得心应手。”正因为对工作的积极负责,这么多年来,她与群众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大家也越来越信任她。遇到有啥问题,都习惯第一时间找到她。
刘瑞扎根基层传承初心
走进祥和社区的办公室,刘瑞正忙着录入信息、整理文档……干练的他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积极、认真而又耐心。
“如果不是丈母娘(倪德君),我根本不会想到来社区工作。”刘瑞说,他是中移铁通有限公司眉山分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敢想敢干、有闯劲儿的他,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在外拼搏,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
一年前,丈母娘开始劝他进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锻炼人,且国家也很重视基层工作,年轻人在社区的岗位上历练一下,会进步得很快!”
起初听到这样的话,刘瑞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之前,我并不了解社区,觉得社区工作就是处理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工作激情。”不过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刘瑞还是遵从丈母娘的意愿,决定到社区一试。就这样,2019年9月,刘瑞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
初到社区,刘瑞懵懂又茫然。丈母娘告诉他与居民打交道得有耐心,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样一来,群众才会把你当成贴心人。
当群众一桩桩一件件烦心事被有效解决后,刘瑞跟他们的关系无形中也被拉近了。走在街上,常有人跟他打招呼,在社区里,也有老人会拉着他的手唠家常。
“当群众把我当成亲近的倾听者时,我的内心也暖暖的。”刘瑞说,能被人信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正是这种“被需要”感,让他对社区工作有了很大改观,同时也坚定了他走下去的决心。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社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只有一条街到七条街
从破旧的平房到高楼
从泥泞的道路到宽敞的柏油路……
从陶汝奎、倪德君到刘瑞
这一家三代人不仅是
社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更是基层服务精神的传承者
来源: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