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律师网

医疗事故与非法行医区别?

88人参与 |  2024年06月14日 12:30|  作者:   |  评论:0
  摘要  

医疗事故与非法行医区别?1.行为主体的合法性:医疗事故: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具备法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他们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但由于疏忽大意、技术不精等原因导致患者遭受损害。非法行医:非法...

医疗事故与非法行医区别?

1. 行为主体的合法性:

医疗事故: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具备法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他们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但由于疏忽大意、技术不精等原因导致患者遭受损害。

非法行医:非法行医的主体是没有取得法定资质,不具备从事医疗活动资格的个人或组织。他们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擅自开设医疗机构或以个人名义进行诊疗活动。

2. 行为本身的违法性: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本质上是合法医疗行为过程中发生的过失侵权行为,尽管造成了患者权益受损,但其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遵循了法定程序,只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失误。

非法行医:非法行医行为本身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这类行为不仅包括无证行医,还包括超出注册范围执业、伪造变造证明文件行医等情形。

3. 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对医疗事故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包括经济赔偿、精神抚慰等。对于严重医疗事故,卫生行政部门可对医疗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暂停执业活动、吊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若构成医疗事故罪,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非法行医:非法行医者除需承担对患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将受到更为严厉的行政处罚,如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根据《刑法》第336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非法行医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将被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4. 《刑法》(第336条)

医疗记录对判定过失重要吗?

1.证明责任与事实认定:在医疗纠纷中,医疗记录是证明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规范、是否存在疏忽或错误的核心证据。患者(或其代理人)需要通过医疗记录来证明损害结果与医疗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医疗机构则可能利用这些记录来证明其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2.专业评估的基础:医疗记录包含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方案、手术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及护理记录等,这些都是专家鉴定组或法院判断医疗行为是否适当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记录的详细审查,可以评估医生是否遵循了医疗行业标准,是否做出了合理的医疗决策。

3.损害程度确定:医疗记录还能帮助确定患者的损害程度,包括直接因医疗行为导致的身体伤害、病情恶化等情况,这对于计算赔偿金额至关重要。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明确了医疗过失责任的基本原则,而医疗记录是判断“有过错”的关键证据。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其中明确指出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依据。医疗记录是进行技术鉴定不可或缺的材料。

3.《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此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地书写和保存病历资料,确保病历的法律效力。违反规定可能导致病历失去证据效力,影响医疗过失判定。医疗记录对于判定医疗过失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仅是法律诉讼中的核心证据,也是医疗事故鉴定、责任划分及赔偿确定的基础在处理医疗纠纷时,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极为重要。

医疗机构过错如何界定?

医疗机构过错的界定,涉及对医疗行为中可能出现的过失、不当或不法行为的识别与评价,其核心在于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和专业技能,以及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范、行业标准等情形,导致患者受到不应有的损害。具体分析如下:

1. 注意义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当具备并履行相应的注意义务。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充分告知、谨慎操作、及时处置并发症等。如果医疗机构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疏忽、懈怠,未达到一般同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有之谨慎程度,即可能构成过错。

2. 专业技能: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以其所处的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若其在诊疗过程中,因专业技能不足、判断失误、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且该损害并非不可预见或不可避免,即可能存在过错。

3. 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各类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任何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如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滥用药物、违规手术等,均构成明显过错。

4. 因果关系: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需与患者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即患者的损害须是由于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直接造成,或者过错行为显著增加了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若损害系由患者自身疾病发展、难以避免的医疗风险等因素导致,即使医疗机构存在轻微瑕疵,也可能不被认定为有过错。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依法开展临床试验,保障医学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

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4.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5. 各类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等,对各专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设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质量要求,是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专业技能义务的重要依据。界定医疗机构过错需综合考虑其是否尽到注意义务、专业技能要求,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以及其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的过错认定过程通常需要结合病历资料、专家意见、司法鉴定等多种证据进行详细审查。

医疗事故与非法行医虽均可能导致患者健康权益受损,但两者在法律性质、行为主体、行为特征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准确区分两者有助于受害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相关部门依法惩处相关违法行为,保障医疗服务市场的规范有序。公众在就医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旦遭遇医疗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温馨提示』以上是网法务对“医疗事故与非法行医区别”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方面的指导,请到网进行咨询。

来源:互联网,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扣扣号:185#0792#13去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