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后共同还贷的房产归属如何界定?
107人参与 | 2024年04月21日 06:27| 作者: | 评论:0
夫妻婚后共同还贷的房产归属如何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除非有明确的约定或法律规定属于个人财产。婚后共同偿还的房贷,视为夫妻共同投入的...
夫妻婚后共同还贷的房产归属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除非有明确的约定或法律规定属于个人财产。婚后共同偿还的房贷,视为夫妻共同投入的财产,因此房产应认定为共同财产如果房产是一方婚前购买并部分支付了首付,那么房产的归属可能会按照婚前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的比例来划分。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婚内分割财产未公证,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共同财产,一般遵循“共同共有”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没有明确的书面协议(如婚前协议或婚后财产协议)规定财产归属的情况下,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应按照平等、公平的原则进行。即使婚内分割财产未进行公证,只要双方有明确的约定,这个约定在法律上仍然有效如果没有明确的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割。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至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有明确的约定或法律规定为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请注意,具体的财产分割情况会因个案的具体事实和证据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寻求专业律师的法律意见。
婚内财产分割包含哪些内容,债务在内吗?
婚内财产分割主要涉及到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至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知识产权的收益、生产、经营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除明确只归一方所有的)等,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除非有特殊约定,否则这些共同财产应当平等分割。
关于债务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除非能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否则一般由负债方个人承担。这意味着,婚内债务是否需要共同偿还,主要取决于该债务的性质和用途。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 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夫妻婚后共同还贷的房产一般认定为共同财产,但在具体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婚前财产情况、贷款贡献比例、夫妻双方协议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有争议,建议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确保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