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公里的牵挂——记杭州市滨江区帮扶黔东南州丹寨县医生张超
270人参与 | 2020年01月21日 21:43| 作者: | 评论:0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政)科长兼后勤科长张超应该和中国千万个家庭的父亲与丈夫一样,陪着自己的家人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丹寨县兴仁镇的群众还能到镇卫生院找他们信任和喜爱的“张医生”看病。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丹寨县兴仁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们还能向“...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政)科长兼后勤科长张超应该和中国千万个家庭的父亲与丈夫一样,陪着自己的家人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丹寨县兴仁镇的群众还能到镇卫生院找他们信任和喜爱的“张医生”看病。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丹寨县兴仁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们还能向“张老师”学习到更多的技术和理念,更好服务患者。
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9日晚8时40分,张超忽然倒地,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1月10日凌晨0时5分永远倒在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滨江帮扶丹寨的路上,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放不下的群众,生命定格在43岁。
此时,离1月10日上午9点47分凯里南至杭州东的G1322次列车不到10个小时,他原本乘坐这趟列车回家团聚。
“爸爸给你带了你喜欢的画笔作为新年礼物,等着爸爸给你带回来。”这是他给5岁女儿最后的承诺,却永远无法践行。画笔静静躺在他收拾好的行李中。
三进丹寨,他始终牵挂着基层的群众。
2018年10月,张超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主动请缨投身东部支持西部的扶贫战略,开始为期30天的援丹之旅。就此,与丹寨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克服了水土不服、饮食习惯不同等困难,走村入户,带着诊箱上门服务患者,足迹踏遍了兴仁镇16个村寨,群众的善良淳朴感染了他,他的亲切友好感动了群众,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怀着朴素的为民情怀,张超放心不下兴仁镇的患者,2019年5月,他再次请缨踏入丹寨。丹寨县政府考虑到县里条件好一些,安排他到县医院挂职。他说:“基层患者更需要我,我对兴仁镇比较熟悉,还是继续去兴仁吧。”他主动申请再次回到兴仁镇,挂职镇卫生院副院长。
县里给他安排了办公室,而他,除了坐诊时间就三天两头往村寨跑。很快就跑遍了兴仁镇剩下的16个村寨,对全镇的医疗卫生情况进行了摸底。
他的足迹跑遍了村里,也跑进了群众的心里。
在兴仁镇,群众们都知道:“镇里来了个杭州的张医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医,是张超的心愿。
2019年10月底,张超第二次挂职帮扶期满,他主动申请延期两个月。可是,两个月的时间完不成他想做的事情。2019年12月,张超回杭州简单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后,再次来到丹寨,这次他申请挂职一年半。
张超的决定不出妻子虞慧华的意外:“去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地方,一直是他的心愿。”
三进丹寨的背后是张超的情怀与梦想,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妻子虞慧华在工作之余几乎承包了全部的家务,为他管好了“大后方”,明年要参加高考的儿子向他保证“能管好自己”,小女儿也未因此哭闹。张超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离开杭州舒适的环境,到相距1500公里的丹寨基层一线帮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大爱谱写了人生华丽篇章。
为人热忱,他是群众心中的“张神医”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山区群众的就医观念比较保守,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大多数人采用的是“拖”来解决。张超走村串户,不仅帮助老人们查血压,还宣传动员乡亲们生病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希望以此改变群众的就医观念。
说起杭州来的张医生,兴仁镇兴仁村二组65岁的杨再和老人眼角湿润了,默默不语。在此之前他逢人便夸张医生医术高明,为人和善,还叫他“张神医”。
杨再和因患膝关节慢性皮肤溃,长期反复发作,经常被病痛折磨得寝食难安。张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上门动员杨再和到卫生院就诊,常常为老人清创换药,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他边治疗边与老人拉家常,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杨再和的病情基本痊愈。
作为医者,张超处处把患者放在首位,兴仁镇翻仰村21岁女孩李通银,因外伤致淋巴管破裂入院。张超经过仔细分析研判,改变一贯开刀手术的处理办法,采用“抽液减压包扎”的方式,既治愈了病情,又避免了开刀手术带来的创伤,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李通银说:“这样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怎么能不受欢迎和尊敬。”说着,李通银的眼泪滑落下来。
患者龙永豪说,“张超只给我看过一回病,他就记住了我的名字。还邀请我到杭州玩。”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走访中,从群众悲恸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群众对张医生的喜爱与不舍。
悉心指导,他是“同事”眼中的“张老师”
张超不仅是患者的“张医生”,也是兴仁镇卫生院医生护士们的“张老师”。
张超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市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是全科副主任医师。到丹寨帮扶,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带来了新的医疗观念。他向乡亲们宣传“有病就要治”,也用实际行动向医生护士们传递新的医学观念。
兴仁镇中心卫生院临床科科长陈培江回想起张超刚来卫生院,就带着大家在病床边交班,逐床检查,分析病历,既让交班医生熟悉病人的情况,又相当于搞了一场现场教学。陈培江说:“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他的悉心指导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底气接收病情稍微危重一点的病人。”
在工作中,张超了解到,全镇28个村医几乎都是各司其责,负责本村的医疗,由于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有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有名无实。张超想了一个办法,以相邻三五个村为一组组建乡村医疗工作组,每个小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村医为组长,组长牵头“三联一体”管理模式。遇到相对较难的问题,小组的村医就一起商量,进行业务交流。
为了提高村医们的技术水平,张超还经常开展示范教学。城望村村医吴名英说:“光是急诊急救知识就培训了十多次,让我增强了基本功。”如今,吴名英是城望村、烧茶村和甲脚村三个村的工作组组长,仅在城望村800多人中就有560人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
1月8日,张超已经打包好行李等待回家。中午11时45分,卫生院送来一位因跟爱人吵架而喝下农药的病人,护士长潘静有些着急,赶紧打电话给张超,张超边通过电话指挥抢救边飞速赶往抢救室。因基础抢救及时,又立即转送上级医院洗胃,病人情况稳定。
潘静强忍住泪水说:“下午我跟车回镇医院,张老师还问我‘病人怎么样?’我说‘救治及时,情况不错’。他还开心地告诉我他明天就要回杭州过年了。我当时还跟他说了声‘张老师再见。’没想到这声‘再见’便是永别。”说着说着,潘静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现在在兴仁镇卫生院,张超坐诊的椅子还靠在白色墙壁边,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们都不敢去碰,“看到眼泪就止不住。”说着潘静擦了一把眼泪。
1月11日,张超告别丹寨,丹寨上千干部群众自发前往送别。
滨江帮扶丹寨工作组组长、丹寨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建刚护送张超回家。他说:“张超不仅是兴仁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也是滨江赴丹寨医疗帮扶小组的业务骨干,经常参与全县范围内的送医下乡。他离开了,我们会继续接力,把他没有做完的事情做下去。”
22个小时,1500公里,1月22日,张超回家了,与他一起回家的还有他送给女儿买的画笔。
丹寨人民永远记得他。(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编辑:邵梦洋
编审:李蓓
审签:王幸韬